投送过战书地哈希姆并未做出任何挽回的努力,虽然此刻他大抵已经察觉到了大食对大唐的轻敌。
可既然不是当面锣对面鼓的撕破脸宣战,他便存了一份侥幸心理。
或许大唐的外交官员不会查看呢?也或许即便大唐的官员呈送给大唐皇帝,可那唐皇看着似乎傻乎乎的样子,或许他也不会看呢?
可能、也许、大概就这么石沉大海了吧?
哈希姆无端的产生了一种鸵鸟心态,亦如某些无知小国的鹰派选手,在自家窝里的时候怼天骂地,似乎天下无敌,唯我独尊,可一旦天兵降临,又会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就比如大唐彼时的辽东三国,未开战之前还叫嚣着要教训一下大唐,然而当真打起仗来,连半年都没撑住。
至于倭国,倭国此时还上不得台面,顺带手的事。
此刻熙熙攘攘的大朝会仍在继续,见识了大唐举世无双的机关术,别说是外地的使节,便是本地官员也惊叹莫名。
除了大唐顶层的勋贵与朝官,其实绝大数人对于大唐这个年代的科技水平是没有概念的。
他们或许会每隔一段时间从邸报上会得知大唐于某年有了火炮,有了火枪,某地的矿山上用上了最新技术的蒸汽机。
又或许能从卸甲归乡的府兵口中得知,大唐兵部手上掌握着最好的治伤药,只要当时不死,被军医接手之后大概率就死不了。
也有可能在长安市井中获悉南方某些流放之地又有大规模的新奇粮食进京,价格只有传统五谷的十之一二……
可他们得知了这些消息,便代表大唐只有这些东西吗?
不,科技的攀升从来都不是一条笔直的赛道,它是一棵大树,谁也不知道会在生长的途中会横生出什么枝枝蔓蔓。
大部分所产生的副产品都是没什么用的,或许这样说,在当下是没什么用的。
可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也是活泼的,总有一些人能在看似无用的发明中找到它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不是一两个人的灵光一闪,更不是某些穿越者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是在众人合力之下,无法控制走向的蔓延。
在房骄、崔尧两代人的蓄意培养下,大唐早已走上了自主研发的快车道,因此还在旧时代惯性残留下的唐人,根本意识不到他们到底生长在一个什么时代。
秉持着传统时代的眼光,他们只会对着一个个面世的古怪发明惊诧莫名,却不知这中间到底迭代了多少古怪的产物。
当然,目前没有实际应用的东西,自然不会出现在大众眼中,他们能看到的,都是经过唐人在日常应用中感觉能够起到帮助的东西。
而房骄、崔尧二人,也并非时代的主角,充其量,他们只是推了这个大唐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