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书屋>青春>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216章 康安新起点
    1994年9月12日,陕南的凉风卷着槐树落叶掠过康安市行政中心,却吹不散会议室里的庄重——这场关乎民生未来的任职宣布会,正从这里拉开序幕。

    会议室的木框窗格将阳光切得疏朗,落在打蜡的水泥地上,照出空气中浮动的细微尘埃。

    正中央的红色横幅带着折叠压痕,“康安市领导干部任职宣布会”十个烫金大字,却像一块沉甸甸的印章,刻着九十年代机关单位特有的严谨。

    长条会议桌摆成“U”形,“为人民服务”搪瓷杯沿反射着微光,纪委书记刘志国面前那只掉漆的铁皮保温杯格外显眼,“先进工作者”的褪色红字,默默诉说着老干部的坚守。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刚展开那份任职批复,手指在文件上顿了顿,声音在无麦克风的会场里格外清晰:“经省委研究决定,任命秦宇轩同志为中共康安市委委员、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民生保障、农业农村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委委员”四个字落地时,会场里不少人下意识点头,秦宇轩听到这一任命,心头更添了几分沉重,如今以“市委委员”的身份站在这里,他明白,自己不仅要管好民生“具体事”,更要站在市委全局的角度,琢磨康安发展“大方向”。

    “他的‘小农水’改造解了六个乡镇灌溉难题,村级幸福院让八十多位孤寡老人有了家,工程监管机制成了全省范本。

    ”李刚指着文件上“群众满意度三连冠”的字样,语气满是赞许,“省委认为,秦宇轩同志既有基层实干经验,也具备全局意识,更有学院派的理论,对党的政策解读深入浅出,发表过多篇能够促进改革的文章,对经济转型,政策顺利落实等起了不可替代作用,秦宇轩完全能以市委委员、副市长的双重身份,扛好康安的民生担子。

    秦宇轩起身时腰杆笔直,目光扫过面带温和的市委书记陈景明、满眼期许的市长赵凯——作为新补选的市委委员,他接下来还要参加市委常委会,与常委们一同研究康安的发展规划。

    他清楚,从二十万人口的县城到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从单纯的县域干部到兼具市委委员身份的副市长,职务变了,责任更是翻了倍。

    康南的难题是“某村缺水”“某路待修”,而康安要面对的,是城乡差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医疗短缺这些牵涉万人的“大盘子”,更需要他以“委员”身份参与决策、以“市长”身份推动落地。

    “作为新当选的市委委员、新任副市长,我就是个‘小学生’。

    ”他的话朴实却坚定,“接下来会做好两件事:一是以‘委员’身份多听市委部署,摸清发展方向;二是以‘市长’身份靠‘听、看、问’摸清民生家底。

    恳请大家多提意见,咱们一起把事办进老百姓心坎里。”

    陈景明的掌声立刻响起:“宇轩同志这股‘沉下去’的劲儿,正是康安需要的!作为市委委员,你以后在常委会上尽管畅所欲言;作为副市长,市委就是你后盾,随时来找我协调!

    ”赵凯也接话:“明天就送民生材料过去,下周咱们先去老旧小区调研,你摸清情况后,也能在下次市委常委会上,更精准地提民生工作建议。”

    周全安排:解后顾之忧,方能全力干事

    会议一结束,市委办公室主任王磊便领着秦宇轩去看新办公室——市政府大楼三层领导办公区,左手邻市长赵凯,右手靠常务副市长高建国,中间隔个小会商室。

    “领导集中办公,既方便你和市长对接政府工作,也便于你随时和常委们沟通市委部署,这是老规矩。”

    十五平米的办公室里,淡蓝墙漆透着清爽,深棕色实木办公桌虽有磕碰,却擦得发亮。

    桌面上除了上海牌旋转拨号电话(今年新换的,比手摇机方便得多),还多了一份《中共康安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1994年1-8月)》,王磊笑着说:“这些您看看,先熟悉下市委近期的重点工作,下周常委会您就能更快跟上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