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和张伟的供述,如同为警方绘制了一张粗糙但方向明确的犯罪地图。依据这张地图,多路力量同时出击,铁拳砸向校园贷网络的各个节点。
警方经侦部门联合网安力量,对李强、张伟供出的资金网络进行了集中清剿。
数个用于归集资金的“卡农”账户被迅速冻结,一批底层提供银行卡的社会闲散人员被传唤、训诫,掐断了犯罪团伙快速转移资金的渠道。
同时,邻市的“创世纪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被当地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查封了办公地点,控制了那名挂名的老年法人和几名实际运营人员,初步查实了其通过合法平台投放非法广告并收取高额推广费的违法事实。
现实世界的重拳打击,效果立竿见影。网络上那些攻击小卉的帖子,如同被掐断了水源的污流,新增数量明显减少,一些传播较广的帖子也被平台依据警方要求陆续删除。
虽然造成的伤害已难以完全抹去,但猖獗的气焰被暂时打了下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苏晴精心撰写的深度报道《藏在屏幕后的“猎手”:起底校园“裸贷”黑色产业链》在几家颇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平台同时刊发。
报道没有聚焦小卉的个人遭遇,而是以警方已披露的案件事实和李强等人的供述为骨架,系统性地剖析了这个犯罪链条的运作模式:从“创世纪”这样的广告引流,到“八哥”团队的线上套路贷与隐私勒索,再到李强、赵坤等人的线下威胁与资金归集。
报道笔触冷静客观,却充满了力量,将公众的视线成功地从对个别受害者的道德审视,拉回到了对有组织犯罪的警惕和批判上。
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多家主流媒体跟进评论,教育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声,表示将加强校园金融安全教育和非法借贷整治力度。
舆论的浪潮,第一次开始真正向着有利于正义一方的方向涌动。
“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林晓看着网络上逐渐增多的对犯罪团伙的声讨和对受害者表示同情的声音,激动地对苏晴说,“用真相对抗污蔑,用法律打击罪恶,苏晴姐,你这篇报道太有力了!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利用专业知识和公共平台匡扶正义的方式,让她看到了自己工作的巨大价值。
然而,在光明的背后,阴影始终存在。
老周带领的技术团队,在配合警方追踪“八哥”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八哥”使用的加密通讯协议极其冷门且不断升级,IP地址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跳转,几乎无法锁定其真实位置。
更令人不安的是,老周发现,对方似乎也在反向分析警方的侦查手段和网络轨迹。
“我们遇到高手了。”老周难得地露出了疲惫的神色,“这个‘八哥’背后,可能有很强的技术团队支持,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顶尖的黑客。
我们的几次试探性追踪,都被他巧妙地避开,甚至……我感觉他有时像是在故意逗我们玩。”
这种如影随形的、来自技术层面的压迫感,让余年想起了与楚啸天交锋时的某些片段。那种游刃有余的、仿佛永远领先一步的操控感,隐隐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