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比较起来,吴王谋反一事,还当真算不得大事。
毕竟吴王的谋反行动在朝廷看来,是可控的,是一件单独的事件。
可枪支泛滥的问题,一旦形成规模,以大唐尚处于皇权不下乡的阶段,只怕是一发不可收拾。
崔尧迟疑了一下,便建议道:“不如发布诏令,将军中条例扩大的民间。
明令禁止百姓私藏枪支,具体是由可以参考铠甲。
凡是私自持有枪支,并藏有弹药的情况下,可以按谋逆论处。”
“不妥,若是如此,岂不是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军中的火器流入民间?这会造成恐慌的。”
崔尧摇头:“瞒又能瞒多久?按照洛阳城搜捕出来的数量,想必整个大唐流出的枪支何止有一万支?
造成暴力事件是迟早的事情,恐怕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多起了。
要么没有破获,要么被人为的捂住了消息。
我想我等在渭南县碰到的马伯谦等人绝对不是个例。”
李承乾有些烦躁:“我大唐并不禁绝民间武器,比如横刀、弓箭、长枪、马槊这些。
甚至自太祖伊始,朝廷一直在鼓励民间结社,各种格斗团体、弓箭社、相扑、角力一向是各地亲民官的政绩体现。
如果一纸禁令禁绝,会让百姓们摸不清朝廷的态度。”
“可火器不同,朝廷鼓励民间研习武艺自然是我大唐国策,可你何曾见过有哪位亲民官敢姑息民间自行组装床子弩的?”
“床子弩是攻城器械,自然不在个人武力范畴之中。”
崔尧仍是摇头:“某家单说一点,床子弩可以破甲,火器也能!火器可是能杀人的!”
“刀剑也可杀人!这条理由站不住。”
“不,不,不,寻常刀剑只有握在训练有素的武者手中,才能形成规模性的杀伤力。火器可不一样,便是妇孺经过简单训练,也能造成恶性惨案。”
“有道理,这么说,得严令禁止?”
“必须的。”